数字媒体艺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简介

文章来源:影视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14:30


王朋娇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数字摄影、图像处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新媒体设计与开发等。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专家、“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辽宁省信息化大奖赛、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国评等评审专家。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级教育规划项目7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批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主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各1项。在《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等中文核心专业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CSSCI检索论文17篇。在国家百强出版社,主编出版专业教材12部,其中《数码摄影教程》(第4版)获辽宁省首届教材建设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1 部。《数码摄影教程》完成5版,销售量达到8万多册,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高度认可。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8项,辽宁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第6届长春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大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项。

荣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2017年被省委高校工委 “我身边的好书记”、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大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校级优秀教师、教学优秀、优秀党员、优秀实践指导教师、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王健

男,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视频制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影视文化传播、微影像创作;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课题、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教改立项课题,主持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出版专著《数字摄像机》,主编《影视录音技艺》、《电视专题摄制》、《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教材,在国家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荣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30年“历史荣誉奖”、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实验室建设及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何明

副教授,女,现任学术硕士导师及专业硕士导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辽宁电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微影像创意与创作、新媒体影视研究、纪录片理论和创作方法等研究方向获评研究生导师7年,秉持"育人崇德,创新为用"的教学宗旨,根据学生研究基础和就业方向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使其更好的获得真知并具备与社会接轨的能力。

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辽宁省社科基金2项,大连市社科联课题1项。获批1门辽宁省本科一流课程。共发表国家级及省级以上论文20余篇,出版教育教学类专著1部,参编专业教材1部。曾获“辽宁电视评论奖”二等奖。指导学生在国内大学生影视类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得荣誉。教学中,通过系统讲授、理论研讨、艺术课题实践等方式,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创意思维、文化省思和批评能力、影视创作与传播能力。

【教学成果】

◆《纪录片创作》课程获批辽宁省本科一流课程。

◆指导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城市新形象可视化技巧探究——以大连城市形象短视频创作为例

◆《电视新闻与采编课程》获得辽宁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主持项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回归童真:新媒介环境下我国儿童电视的节目创新及绿色传播研究 (14YJC860007)

◆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短视频平台上辽宁城市形象建构与品牌传播策略研究(L22AXW004)

◆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辽宁工业题材电视作品创作研究(L10BZW007)

◆主持大连市社科联课题:提升大连幸福感的微传播策略及其效果研究(2013dlskybdl062)

【部分发表论文】

◆《试析3D电影美学审美主体的心理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以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发表于《电影评介》

◆《新媒体时代下微博文学传播方式探析》发表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贴近地面的奋斗 纪实影像的书写——谈国产青春剧的现实性回归与突围》发表于《新世纪剧坛》

◆《关于辽宁工业题材电视作品新形象的思考》发表于《渤海大学学报》

【科研获奖】

◆获得首届“辽宁电视评论奖”二等奖

【指导学生作品获奖】

◆微电影《人生剪辑手》获得第七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评委会特别奖;同时获得最佳剧本奖

◆纪录片《好想说给你听》获得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入围奖

◆纪录片《敬老院》获得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校园单元一等奖;同时获第十一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评选纪录片类评委特别奖提名奖

◆纪录片《老孙的梦想》第十四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评选纪录片类入围奖

于滨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文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目前承担课程:影视鉴赏与批评,艺术概论,影视广告,中外影视史,音乐与影响,音乐电视创作,数字作品分析等课程。在《当代电影》和《电影》上发表多篇论文,有译著《怎样成为好编剧》。多次带领学生获得大学生广告赛事奖项。可承担课程中外电影分析,中外文学,影视音乐,广告赏析,电影大师分析,广告创意与制作,影视全流程实训等。

丁男

丁男,男,硕士研究生导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本科与研究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数字广告、信息艺术、动态图形设计。

获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辽宁师范大学本科示范课;获得辽宁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获得辽宁师范大学青年五四奖章。

著作《动态图形设计》入选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力丛书;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主持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副主编专业教材 2 部,参编专业教材 2 部,发表多篇C类论文。

社会实践与指导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指导学生创作数字广告(视频、动画、平面)获省级以上专业竞赛奖项200余项,国赛奖项26项,多次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中国互联网+大赛省赛铜奖 1 项;指导多名学生保送研究生,指导多名学生赴伦敦大学(英)、东北大学(美)等高校深造。

担任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影像创意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动漫赛项)命题人、评委,担任省内外多个高校高考美术考试评委。

张盼

女,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美学,影视文化批评,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电视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主持辽宁省社科基金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校级项目5项。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开设《影视批评前沿》《中外电视剧比较》等专业课程,获得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一等奖,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独立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先后指导40余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辽宁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等省级以上专业竞赛获奖。

现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协会)会员,多次在中国艺术学年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年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年会等专业领域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

付彬彬

女,硕士, 讲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任职于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主持大连市社科联项目一项,校级课题5项。在《电影评介》、《美术教育研究》、《大众文艺》、《戏剧之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学生作品入围第十三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家大学生影视作品剧情片奖,学生作品获“世熙奖·第二届中国电视节目模式大赛”优秀奖,学生作品获第十四届创显杯全国大学影视作品大赛北方赛区三等奖。2015年,辽宁师范大学教学优秀,2015年、2016年,辽宁师范大学优秀实践指导教师。

浦晓亮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为动画、游戏、互联网软件开发等。近几年发表论文6篇;指导省级大创项目1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的比赛项目5项;为本校多个单位制作开发网站及互联网应用。承担课程:影视特效、逐帧动画创作、网络游戏设计、网站策划与开发、互联网编程基础等。

曾祥民

硕士,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讲师,主讲影视剪辑、非线性编辑、影视制作等相关课程。

发表影视制作和影视教学C类论文3篇,A类出版社出版著作9部,2022年被评为电子工业出版社优秀作译者,代表著作有《数字影视剪辑艺术》、《Avid Media Composer案例教程》和《Premiere Pro CS6 案例教程》。申请专利多项,承接课程制作类横向课题2项。

微课作品《匹配》获省教育信息化大赛一等奖,《双人对话拍摄方法——“大三角形”布局法》获省教育信息化大赛二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创作类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教学技能大赛,并荣获一等奖。

赵一阳

研究生学历,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与技术、影视心理学和影视教育。主持及参与省级课题一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所授课程《数字摄影》获批辽宁省一流课程。指导学生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各类奖项。主要讲授课程:数字摄影,数字摄像,视听语言,微电影创作。

李冠华

硕士研究生,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本科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

研究方向:媒介发展与新媒体艺术。

曾指导学生项目《基于视感设计需求的医疗系统界面情感化创新研究》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先后,《设计思维》中的课程思政实践获批辽宁师范大学教学典型案例,先后指导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奖项四十余项,发表教学及专业相关论文十余篇。